全球传染病一周概况


1、 45周(11月3日—11月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全国共报告 621 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近期流感活动上升明显,我国流感疫情整体处于中流行水平
肠道病毒和鼻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在高位平台波动,北方省份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呈波动下降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监测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总体处于低水平。
3、2025年11月2日0时至11月8日24时,广东省新增报告 107 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呈持续下降态势。
5、截至2025年11月6日,非洲猴痘、霍乱、登革热、麻疹、细菌性脑膜炎、裂谷热、白喉等疫情持续中。
6、自2025年初至10月,全球103个国家/地区报告了超过450万例登革热病例及3000多例死亡。
7、欧洲地区流感传播持续增加,较前两个季节提前 3–4 周进入活跃期
8、自2025年初至10月31日,全球24个国家/地区报告约458,84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及146例死亡。
9、截至2025年11月13日,刚果民主共和国无新增埃博拉病例,所有患者已出院且无活跃接触者监测。
01
(整理自中国疾控中心)
1、中国流感监测情况
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全国共报告62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国家流感中心对2025年3月31日以来收检的部分流感病毒毒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在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毒株中有4.2%(30/716)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或高度降低,其余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A(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A(H1N1)pdm09、A(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聚合酶抑制剂敏感。
2025年第14 - 45周(2025年3月31日 - 2025年11月9日),全国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0例及以上)1202起,经实验室检测,973起为A(H3N2),12起为A(H1N1)pdm09,15起为A型(亚型未显示),5起为B(Victoria),27起为混合型,53起为流感阴性,117起暂未获得病原检测结果。
2、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
2025年第45周(2025年11月3日—11月9日),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5.5%;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流感病毒(29.8%)、鼻病毒(10.7%)、呼吸道合胞病毒(6.1%);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鼻病毒(10.0%)、流感病毒(9.8%)、呼吸道合胞病毒(8.0%)。
表 第45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注:“+”表示本周特定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数值较上周增加;“-”表示本周特定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数值较上周下降。
监测结果分析显示,检出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近期流感活动上升明显,我国流感疫情整体处于中流行水平,除华东地区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流行水平外,其他地区多数省份已处于中流行或高流行水平,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显著增多,5~14岁病例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在高位平台波动,北方省份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呈波动下降趋势,0~4岁病例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肠道病毒和鼻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均是14岁及以下病例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监测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总体处于低水平。
3、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2025年11月2日0时至11月8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 107 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个案分布在深圳市30例,江门市23例,佛山市21例,珠海市10例,广州市8例,中山市5例,湛江市和东莞市各3例,潮州市2例,肇庆市和揭阳市各1例。
近期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呈持续下降态势,疫情处于低水平散发水平。
02
(整理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
1、本周,WHO未通报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疫情。
2、2025年11月2 - 8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共通报 58 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疫情事件。
表 全球动物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事件

3、流感,报告截至2025年11月02日。
全球范围内,第44周流感活动维持在低水平,甲型流感病毒持续占主导。
北半球多数国家流感活动较低,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北非、北欧、南亚和东亚部分国家的流感阳性率有所升高,西非、东非、中非、西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阳性率超30%。
南半球多数国家流感活动低且稳定,南美洲温带地区1个国家、东非2个国家阳性率升高(>10%),东南亚1个国家阳性率超30%。在阳性率升高地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北非和中非以A(H1N1)pdm09型为主,南美洲温带地区、西非、北欧、西亚、南亚和东南亚以A(H3N2)型为主,东非A(H1N1)pdm09型和A(H3N2)型共同占主导。
4、SARS-CoV-2,报告截至2025年11月02日。
全球范围内,SARS - CoV - 2阳性率有所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热带和温带南美洲、西南欧、东欧和东亚部分国家报告阳性率升高(>10%),西南欧和西亚各有1个国家阳性率超30%。西南欧和西亚各有1个国家报告活动增加。
5、呼吸道合胞病毒,报告截至2025年11月02日。
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仍较高,有2个国家报告阳性率超30%,西非、东非和东亚各有1个国家阳性率较高。
与上一报告期相比,多数国家RSV阳性率保持稳定,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部分国家以及西南欧1个国家活动有所增加。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1个国家以及西非1个国家的RSV和流感活动均升高。

图 全球流感与SARS-CoV-2病毒检测样本周数据及阳性率(过去12个月),蓝色代表流感,红色代表SARS-CoV-2。
03
(整理自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非洲主要疫情情况统计(截至2025年11月6日)

04
(整理自欧洲疾控中心)
1. 麻疹(多国)——欧洲疫情月度监测
2025年9月,欧盟/欧洲经济区(EU/EEA)11个国家报告了90例麻疹病例,另有17个国家报告零病例。
与上月相比,病例数总体下降,符合麻疹季节性规律。在截至2025年9月的过去12个月内,罗马尼亚(5例)、法国(2例)和荷兰(1例)向ECDC报告了8例麻疹相关死亡病例。2025年11月13日至14日的补充流行病学监测显示,多个EU/EEA国家报告了散发病例,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有一个持续活跃的疫情。全球范围内,加拿大因持续超过12个月的多辖区疫情,已失去麻疹消除状态;美国报告1723例确诊病例;非洲疾控中心报告20个国家累计129,680例病例。ECDC评估认为,由于部分国家麻疹疫苗覆盖率不足、假期旅行增加等因素,需继续保持警惕。
2. 登革热(多国)——全球疫情月度更新
自2025年初至10月,全球103个国家/地区报告了超过450万例登革热病例及3000多例死亡。
在EU/EEA地区,法国和意大利分别报告了29例和4例本土病例,葡萄牙马德拉岛报告2例本土病例。法国海外领地(如瓜德罗普、马提尼克等)仍有病毒传播。美洲地区病例数较2024年同期下降68%,但较过去五年平均水平高9%。东南亚地区孟加拉国、印度、泰国等国持续报告病例,其中孟加拉国近期病例数显著上升。ECDC指出,欧洲本土传播风险与病毒血症旅行者输入及白纹伊蚊等媒介分布相关,当前风险评估详见ECDC登革热专题页面。
3. 猴痘在EU/EEA、西巴尔干国家和土耳其的疫情(2022–2025)
自2025年10月9日至11月13日,8个EU/EEA国家通过TESSy系统报告了88例猴痘病例,其中西班牙(29例)、德国(19例)、葡萄牙(16例)病例数居前。
自2024年8月以来,EU/EEA共报告50例Ib分支猴痘病例,其中14例为男男性行为者(MSM),且多数无相关旅行史,表明病毒已在本地性网络中传播。截至11月13日,EU/EEA累计报告25,609例确诊病例,主要为由IIb分支引起。ECDC评估认为,Ib分支对MSM人群构成中等风险,对普通人群风险较低;IIb分支对MSM人群风险低,对普通人群风险极低。ECDC建议各国加强病例报告、病毒测序和风险沟通。
4. EU/EEA呼吸道病毒流行病学概况
EU/EEA地区呼吸道病毒活动整体处于基线或低水平。流感传播持续增加,较前两个季节提前3–4周进入活跃期,以A型流感(H3亚型为主)占优势,检测数在5–14岁儿童中最高。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动近周有所上升但仍处低位,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SARS-CoV-2指标稳定或下降。目前对住院影响有限。ECDC通过欧洲呼吸道病毒监测摘要(ERVISS)持续监测,建议各国推进疫苗接种、早期抗病毒使用及感染控制措施。
5. 西尼罗病毒感染季节性监测(2025)
截至2025年11月5日,欧洲14个国家报告了1096例本地获得性西尼罗病毒人类感染病例,其中意大利(773例)、希腊(95例)、塞尔维亚(62例)病例数居前,累计死亡95例。今年病例数高于十年平均水平(751例),但低于2018、2022和2024年同期水平。意大利疫情最为严重,拉齐奥和坎帕尼亚地区为高发区。兽医方面,欧洲报告178起马科动物和345起鸟类疫情。比利时首次在鸟类中检测到该病毒,表明病毒地理范围扩大。随着冬季来临,传播季节接近结束,仅预期零星病例。
6. 基孔肯雅热病毒病多国疫情月度更新
自2025年初至10月31日,全球24个国家/地区报告约458,84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及146例死亡。病例分布涉及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法国本土及海外省、意大利)。美洲地区巴西、古巴等国疫情显著,亚洲地区中国广东省、巴基斯坦、新加坡等有病例报告。欧洲本土病例主要集中在法国(776例)和意大利(384例)。ECDC指出,欧洲本土传播风险取决于病毒输入和媒介活动,相关评估参见其基孔肯雅热专题页面。
7.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2025)
截至2025年11月13日,刚果民主共和国(DRC)无新增埃博拉病例,所有患者已出院且无活跃接触者监测。自9月4日疫情宣布以来,开赛省布拉克卫生区共报告64例病例(53例确诊,11例疑似),其中45例死亡(总病死率70.3%)。最后一名患者于10月19日出院,启动42天疫情结束倒计时。疫情初期特征为医院内传播和葬礼相关超级传播事件。疫苗接种已覆盖44,453人。ECDC评估认为,对前往疫区的EU/EEA公民风险低,对EU/EEA本土居民风险极低。
8. 德国废水样本中检测到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WPV1)
2025年11月11日,德国报告在汉堡市废水样本中检测到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WPV1),基因序列与阿富汗流行株高度相似。目前无临床病例报告。此前德国多地还监测到2型循环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VDPV2)。ECDC评估认为,由于EU/EEA疫苗接种率高(德国2024年三剂IPV覆盖率达88%),此次事件对人群风险极低,但未接种者仍存在发生临床病例的可能。ECDC建议各国维持高接种率、加强环境监测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候群预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